研究基地导航
首都旅游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北京市四大功能区产业增长分析
来源:经济地理 日期:2017-10-19 浏览次数: 字号:[ ]

现代经济增长是多重因素相互组合、共同作用于生产要素的结果。其中, 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其增长实质是产业规模、质量和结构不断发展并逐渐优化的过程[1]。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 世界范围内谋求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高科技化的趋势明显增强[2], 各大城市纷纷调整自身产业发展策略,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局。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经济发展已进入转型关键期。为培育适应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 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新常态, 亟需开展产业增长相关研究, 探索促进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新路径。

目前, 国内学者深入探讨了区域产业发展特征及模式[3-7]、产业布局及合理性评价[8-10]、产业增长路径及转型方向[11-13]、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联[14-16]等。研究成果注重定性分析和定量方法相结合, 其中, 基于偏离份额法 (Shift Share Method, SSM) 及其拓展模型展开分析是较为常见的思路。研究内容上, 以单一产业或某一类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研究居多, 区域总体产业演化的研究较少[17];区域产业发展的研究较多, 基于功能定位的分析较少[3]。2005年, 北京市率先发布《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 将16个区县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大功能区, 旨在结合区域自身资源及优势产业, 促进城市总体功能优化及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 紧密围绕功能区定位发展产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18]。基于此, 本研究从功能区尺度出发, 借助SSM模型探讨2005年以来北京产业的增长、结构及竞争力的发展演化特征, 评判主体功能区战略指导下产业发展与城市总体功能的协调性, 并提出优化建议, 以期为统筹区域产业布局、升级产业结构提供指导。

1 数据与方法

1.1 SSM模型

SSM模型是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产业结构演进特征的主流方法, 其主要思路是将区域研究变量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过程, 以该区域所在上级区域研究变量为参照, 将该变量的变化分解为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和竞争偏离三个分量[19-21]。本研究以北京市为参照区, 四类功能区为标准区, 探讨各功能区相对于全北京市的行业发展变化。

式中:Gij表示研究期内i功能区j产业的增长总量, 分量为正 (负) 表示该时段产业增长对区域发展起到促进 (抑制) 作用;Nij是份额分量, 表示i功能区j产业按照全市产业增长速度而应有的增长规模, 分量为正 (负) 表示处于增长优 (劣) 势;Pij为结构分量, 表示i功能区j产业的经济规模按照产业实际增长率与全市增长率的差值所得的规模, 分量为正 (负) 表示i功能区j产业具有结构优 (劣) 势;Dij为竞争分量, 分量为正 (负) 表示i功能区j产业具有竞争优 (劣) 势;eij, 0和eij, t分别表示i功能区j产业基期和末期的规模;Ej, 0、Ej, t分别表示全市第j产业基期和末期的规模;E0、Et分别表示全市所有产业基期和末期的规模;rij、Rj分别表示i功能区第j产业以及全市第j产业在[0, t]时间段的变化率;e'ij, 0是基期i功能区j产业按全市第j产业所占比例确定的产业标准规模, 公式为e'ij, 0=eij, 0∙Ej, 0/E0。假定i功能区j产业基期与末期占同期参照区的产业比重为, 则i功能区相对于全北京市的增长率L可定义成公式 (5) 。

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研究选用产业增加值衡量区域产业增长, 年度三次产业及分项行业增加值数据来自《北京区域统计年鉴》。考虑到价格因素的影响, 运用SSM模型分析产业增长特征时, 借助指数平减法将现价产业增加值转化为以2005年为基期的可比规模。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划分》 (GBT4754-2002) , 分项行业分别为第一产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17个行业。根据《北京区域统计年鉴》可知, 北京市全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与17个行业的增加值加和结果相等, 且2006—2013年的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之和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相等。考虑到某些年份分区县的行业数据缺失以及行业划分标准不一致, 具体计算时, 对应年份第二产业增加值扣减工业增加值后的结果作为建筑业增加值,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用地区生产总值扣减其它16个行业增加值后的结果代替。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SSM模型的北京市产业增长特征分析

为简化分析, 将研究期分成2005—2009和2010—2014年两个时段, 动态分析北京市各功能区17个行业的增长特征。

2.1.1四大功能区总体产业演化特征

2005—2014年, 4个功能区均持续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其中, 城市功能拓展区的总增长量最大, 贡献最突出;城市发展新区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次之;生态涵养发展区最小 (表1) 。 (1) 就行业结构而言, 仅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相对合理 (Pi>0) 。具体来看, 2005—2009年, 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结构分量均为正, 结构指数均>1, 说明这两个功能区的朝阳产业部门比重较大, 整体经济结构较好, 但因基数大且增速有限, 致使竞争力和相对增长率较低。与2005—2009年相比, 2010—2014年间这两个功能区的产业结构分量与结构指数均减小, 表明区域正经历相对剧烈的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合理性减弱, 但依旧合理。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结构分量始终为负, 结构指数均<1, 产业结构尚待优化。 (2) 在行业竞争性方面, 各功能区均处于不断变化中。两个时段内, 城市发展新区的竞争分量和相对增长率减弱, 发展水平逐渐落后;其余区域均增加, 且以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产业增长贡献及竞争力提升最明显, 发展水平逐渐领先。

对比两时段可知, 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发展相对稳定, 分别保持为结构推动型和竞争促进型;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对外竞争力提升明显, 分别由结构推动型、缓慢发展型升级为综合实力型、竞争促进型。

2.1.2各功能区不同产业增长对比分析

2.1.2.1首都功能核心区

2005—2014年, 除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外, 其余13个行业 (不含第一产业) 促进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发展 (表2) 。其中, 金融业占据全市较大比例, 整体结构良好, 对区域贡献最大, 远超出全市行业平均水平, 并领先于其他功能区;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贡献次之;房地产和教育行业等因部门比例小, 且无明显优势, 贡献相对较弱。从结构分量看, 两个时段内, 金融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结构分量始终为正, 并明显提升, 产业发展逐渐领先;尽管住宿和餐饮业的结构有所提升, 但随着人口疏散、消费结构调整等要求, 行业发展放缓;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的结构不合理性有所缓解, 但仍需调整。行业竞争力处于持续变动中, 共10个行业的竞争分量增加, 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提升最明显, 表明以基础性生产为代表的服务业得到重视, 并通过竞争优势影响区域增长。

总体上, 因自身定位及对劳动力、资金等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强吸引力, 首都功能核心区逐渐形成了一批以金融街、西单商业区和王府井商业区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 金融业发展迅速, 综合实力较强;为打造良好的政务、商务及人居环境,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也得到发展, 但由于比例较小, 对区域贡献较小。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等因功能限制, 发展放缓。

表1 2005—2014年北京市产业增长偏离份额分析 (单位/亿元) Tab.1 SSM analysis of industrial growth in Beijing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Yuan)    

表1 2005—2014年北京市产业增长偏离份额分析 (单位/亿元) Tab.1 SSM analysis of industrial growth in Beijing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8Yuan)

2.1.2.2城市功能拓展区

2005—2014年, 除第一产业, 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外, 其余13个行业共同促进城市功能拓展区的经济增长 (表3) 。其中, 契合自身功能定位, 逐渐形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商务中心区等产业集聚区, 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知识创新行业及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动力, 行业贡献较为突出。总体上,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

对比两个时段的结构分量及竞争分量可知,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明显且不断增强, 综合实力突出, 发展水平领先。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则因贡献相对突出, 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超前, 且随着结构调整逐渐表现出较强的行业竞争力。批发和零售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因自身结构优势, 行业发展水平相对超前, 但大部分行业随着功能区居住职能的相对弱化, 行业竞争力减弱。其中,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减弱最明显。住宿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放缓, 竞争处于劣势。此外, 随着区域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提高,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逐渐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 产业发展迅速, 但由于部门比例较小, 结构性差, 产业贡献并不突出。

2.1.2.3城市发展新区

2005—2014年, 17个行业均促进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增长 (表4) 。其中, 工业贡献最大, 综合发展实力较强且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房地产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贡献次之,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贡献最弱, 并有放缓趋势。相对于全市行业平均水平, 第一产业, 建筑业, 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行业发展超前;批发和零售业及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趋于落后, 而房地产业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随着竞争力提升, 发展水平趋于领先。对比两个时段的行业结构分量及竞争分量变化可知, 第一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均提升, 对外竞争优势增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两个分量均下降, 行业发展放缓;其它行业则表现为结构合理性或竞争实力单方面的改善, 如工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的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但竞争力下降;房地产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表2 2005—2014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2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the core area of capital function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Yuan)    

表2 2005—2014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2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the core area of capital function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8Yuan)

综合而言, 城市发展新区以城市建设为主, 并承担着人口疏解、生产等功能, 区域一、二次产业表现出较强的增长态势, 行业结构及竞争力均处于领先水平;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 房地产业, 教育,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等基础性生产服务业得到带动, 行业发展迅速, 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发展相对缓慢。

表3 2005—2014年城市功能拓展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3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urban function expansion district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Yuan)    

表3 2005—2014年城市功能拓展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3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urban function expansion district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8Yuan)

表4 2005—2014年城市发展新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4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Yuan)    

表4 2005—2014年城市发展新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4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of new urban development area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8Yuan)

2.1.2.4生态涵养发展区

2005—2014年, 除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外, 其余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代表的14个行业对生态涵养发展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表5) 。相对于行业平均水平, 第一产业, 工业, 建筑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发展领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放缓;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由于新城建设加快而逐渐领先。结合结构合理性和竞争力来看, 工业、建筑业和教育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始终为正, 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第一产业由于良好的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 逐渐形成平谷大桃、怀柔板栗、京白梨等特色果品产业以及绿色养殖生产基地, 结构发展日趋合理, 行业发展领先, 但竞争力却因北京市产业布局的调整呈现减弱态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凭借良好的结构优势, 逐渐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产业, 但贡献相对较小;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则以突出的竞争优势领先于区域行业平均水平;批发和零售业, 金融业的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始终为负, 行业增长相对缓慢。总体而言, 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 但随着“生态宜居”、“休闲养生”等理念的逐渐深入,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2]

2.2 基于功能定位的产业优化路径

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 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 北京市4大功能区产业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金融服务行业向首都功能核心区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向城市功能拓展区转移;工业, 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基础生产服务行业向城市发展新区转移。在生态涵养发展区, 一方面, 第一产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等增长较为明显;另一方面, 建筑业、工业等行业也较快增长, 与该区的功能定位存在一些偏差。总体而言, 除生态涵养发展区外, 各功能区产业基本表现出与规划发展定位相符合的转移趋势, 但区域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市应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为重点任务, 结合区域自身条件及优势产业分类指导, 优化功能区产业结构与布局。基于此, 综合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资料, 建议各功能区发展如下。 (1) 首都功能核心区应继续促进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等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及其结构优化;加大对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文化、体育和娱乐等相关行业的投入力度, 提升行业竞争力, 创造良好的政务、商务和宜居环境;积极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转型, 并加速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低端产业的对外迁移。 (2) 城市功能拓展区将继续提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加快区域内部流通;适度弱化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的竞争力, 弱化居住功能并疏解人口;保护颐和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资源, 并结合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朝阳产业。 (3) 城市发展新区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带动金融业, 房地产业, 教育,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发展;积极促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培育农副产品基地, 有效衔接中心区的生产和居住功能;同时, 注意产业选择, 以发展环境友好型工业为主。 (4) 作为北京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 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尚未充分体现, 产业结构亟需优化调整。未来应逐步限制大规模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充分结合区域特色种养业、休闲、康体、文化创意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优势,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稳步推进新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逐步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特色功能区域, 助力北京“世界城市”的发展。

表5 2005—2014年生态涵养发展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5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rea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Yuan)    

表5 2005—2014年生态涵养发展区行业偏离份额分析结果 (单位/亿元) Tab.5 SSM analysis of each industry in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area from 2005 to 2014 (Unit:108Yuan)

3 结论

2005—2014年, 四大功能区共同促进北京市经济增长, 且城市功能拓展区的贡献最大;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发展新区分别保持为结构推动型和竞争促进型, 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分别由结构推动型、缓慢发展型升级为综合实力型和竞争促进型。总体上看, 产业结构发展表现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优于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 而对外竞争力仅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提升明显。17个行业中, 金融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工业分别对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的贡献最大, 发展基本符合功能定位;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行业发展与功能定位存在偏差, 产业发展尚待调整。

建议未来首都功能核心区继续发展并优化高端服务业,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 并加速低端产业的对外转移, 逐渐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交流中心;城市功能拓展区以强化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 并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强化区域对外交往和经济服务功能, 同时注重保护人文资源;城市发展新区以加快新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 大力发展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生态涵养发展区以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为主, 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康体、休闲等产业。

参考文献

[1]杨文凤, 杜莉, 朱桂丽.基于产业演进的西藏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5) :741-747.

[2]张秀生, 王鹏.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 2015 (4) :46-49.

[3]刘玉.基于功能定位的北京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 (10) :117-123.

[4]毛琦梁, 董锁成, 黄永斌, 等.首都圈产业分布变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制造业从业人数的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 2014, 33 (5) :899-914.

[5]蔡安宁, 张华, 庄立, 等.世界城市目标下的北京产业链演变研究[J].经济地理, 2015, 35 (2) :100-106.

[6]董雯, 邓锋, 杨宇.乌鲁木齐资源型产业的演变特征及其空间效应[J].地理研究, 2011, 30 (4) :723-734.

[7]丁建军, 冷志明.武陵山片区县域产业增长的空间特征[J].山地学报, 2013, 31 (5) :555-564.

[8]孙伟, 陈雯, 陈诚.水环境协同约束分区与产业布局引导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学报, 2010, 65 (7) :819-827.

[9]Qin W S, Zhang Y F.Evolu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of island counties in China[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14, 5 (1) :74-81.

[10]苏艳娜, 魏天波, 宗义湘.主导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可变模糊评价——以河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 2008 (10) :39-41.

[11]程进, 曾刚, 方田红.新型城市化背景下我国新城区产业升级的困境与出路——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J].经济地理, 2012, 32 (1) :46-50.

[12]于良, 张悠.基于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法的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发展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 (6) :140-142.

[13]方毅, 徐光瑞.区域动态效率评价视角的我国高技术产业增长路径研究[J].经济管理, 2010 (10) :36-45.

[14]尹春华, 顾培亮.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灰色关联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03, 36 (1) :104-107.

[15]吕明元, 陈维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1978—2013年数据[J].资源科学, 2016, 38 (7) :1 350-1 362.

[16]刘鑫, 贺灿飞.技术关联与城市产业增长研究[J].地理研究, 2016, 35 (4) :717-730.

[17]焦新颖, 李伟, 陶卓霖, 等.北京城市扩展背景下产业时空演化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0) :1 332-1 341.

[18]王铮, 孙翊.中国主体功能区协调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化[J].地理科学, 2013, 33 (6) :641-648.

[19]李涛, 陶卓民, 刘锐, 等.江苏省农业旅游发展演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8) :1 391-1 402.

[20]杨家伟, 乔家君.河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机理探究[J].经济地理, 2013, 33 (9) :93-100.

[21]陈利, 朱喜钢, 李小虎.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云南省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 2016, 36 (3) :384-392.

[22]孙超, 刘玉, 唐秀美, 等.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主导产业选择[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2 (6) :1 085-1 092.

注释

(1) (1) 各功能区所辖区县: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房山区、大兴区和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和延庆区。

首都旅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